今年3月13日晚举行的2019年重庆消费维权大型融媒体直播晚会曝光了多起电梯维保公司不按照要求对电梯进行维护保养,同时还填写虚假维保记录蒙骗执法监督机构。
重庆市电梯检验研究中心主任张东平表示,目前绝大多数的电梯都是在出现故障后才去进行保养维修。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电梯的正常维护保养需每15天进行一次,包括对电梯进行清洁润滑检查以及更换一些常见的易损零件。只有按时按规对电梯进行保养,才能保证它安全平稳运行,否则很容易导致电梯故障的发生。
而维保公司这种“以维修代保养”的方式,对电梯的安全运行以及电梯的可靠性会造生比较大的影响,并对人身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第八十八条规定:电梯维护保养单位未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电梯维护保养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其实对电梯维保单位来说,采取以修代保这种电梯保养模式也实属无奈。据很多维保单位透露,维保价格低价竞争造成人力成本开支加大,现有的半月维保模式往往事倍功半。例如普通居民社区和商业写字楼的电梯使用频率很高,15天进行一次保养显得过长,容易造成故障频发。而高档别墅区的电梯因为不经常使用,因此半月维保又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归根结底,还是维保单位的利益空间受到了压缩,所以一些维保企业不得不以修代保,以便节约成本,提升利润。
半月维保的弊端早已在电梯行业引发争论,而按需维保也被要求尽早全面施行。浙江、江苏个别地区已经率先试行按需维保,提出“物联网+按需维保”模式,以需求和质量作为电梯保养的依据,把定态的维保模式转变为可控可管的动态维保模式,提高作业效率,节约企业成本。并在住宅、学校、医院、轨道交通站点、商场等场所安装物联网安全运行监控系统,提升电梯监管力度和维保质量,降低电梯故障率。
所以一味的对电梯维保单位施行简单粗暴的严厉惩罚,并不是最好解决违规保养的办法,从长远来看会对电梯行业造成庞大的负面冲击,同时更打消了维保单位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只有站在维保单位的立场,深挖这种“以修代保”的背后根源,才能从源头上遏制住这种趋势,对维保单位建立良性积极的长久工作机制,产生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从而让电梯行业健康稳定发展。